使用电镀金刚石砂轮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平面、孔和槽的磨削加工实验研究,目的是研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磨削加工的效果.在平面加工中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加工表面的形貌,并使用粗糙度仪测量表面粗糙度.在孔和槽的加工中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孔直径和槽的宽度.研究表明,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磨削加工能够获得良好的加工质量,平面磨削的加工表面质量较高,在实验所采用的加工条件下表面粗糙度Ra在0.285~0.82μm之间;孔和槽加工的尺寸精度较高,并且没有出现崩边现象.
1)切削加工中刀具磨损严重.PCD被认为是惟一适合加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刀具材料,但PCD刀具制造成本高,限制了它的应用.
2)缺少加工小直径孔和窄槽的合适刀具.PCD刀具虽然耐用,但制造小直径复杂形状刀具困难.另外,在孔和槽的切削加工中经常出现崩边现象,满足不了加工质量的要求.
3)电火花加工中电极磨损严重,并且加工表面热损伤较大,表面上存在铝基体的重铸层.
1·实验设计
采用SiC颗粒增强2024Al作为实验材料,其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.

平面加工中采用普通的平头圆柱砂轮.用于孔、槽加工的砂轮基体端面和圆周上分别加工四个窄槽,端面窄槽略偏离端面中心,端面窄槽与圆周面上窄槽相通.表2为实验使用砂轮参数.
2·平面磨削
2.1 实验参数
2)加工表面有材料剖落形成的凹坑、增强颗粒脱落和断裂等缺陷.
3)颗粒与基体结合的界面在已加工表面形成过程中发生破坏.由于颗粒移动或被压入加工表面,在颗粒周围形成孔洞.
2.2.2 表面粗糙度
保持主轴转速为6000r/min、进给速度为300mm/min不变,测量了在不同磨削深度下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,如图2所示.可以看到,在实验所采用的加工参数下,表面粗糙度Ra在0.285~0.82μm之间.磨削深度在0.001~0.005mm范围内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不大,而当磨削深度大于0.005mm之后表面粗糙度有较大的增加.
3·孔磨削加工
3.1 影响孔加工质量因素
影响孔加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1)金刚石粒度
粒度小的金刚石砂轮容屑能力差,加工中极容易堵塞,造成轴向力过大,使孔的出口产生崩边,或者造成加工过程中砂轮杆折断.本文的实验中使用120#金刚石砂轮.
2)砂轮结构
砂轮的结构应该能保证顺畅地排出切屑,普通金刚石砂轮在加工孔时排出切屑的能力差,造成砂轮严重堵塞.使用端面与轴向开有窄槽的砂轮,有利于切屑及时排出.
3)砂轮的制造及修整精度
砂轮制造完成后,其径向跳动不能超过一定程度,否则在加工中产生较大的偏摆,造成孔的直径远大于砂轮直径,并且容易造成砂轮折断.
3.2 加工结果
3.2.2 孔形貌
孔的入口与出口形貌如图4所示,可以清楚地看出:磨削加工孔的入口和出口形状完好,没有出现崩边现象出现.

4·槽磨削加工
4.1 影响槽加工质量因素
影响槽加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1)实验中使用的金刚石砂轮直径较小,在加工过程中受力会使其产生一个挠度,进而影响槽的尺寸精度.
2)砂轮的制造误差是影响加工精度的另一个因素.由于镀层厚度不均匀,在靠近边角处镀层厚度大,加工时砂轮有较大的偏摆,从而影响加工的尺寸精度.
4.2 加工结果
4.2.1 槽的形貌
图5为磨削加工槽的形貌,可以看出,磨削加工槽入口与出口没有发生崩边缺陷,槽的两个棱边也没有材料崩边现象.

4.2.2 槽的宽度
5·结论
本文使用电镀金刚石砂轮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平面、孔和槽的磨削加工实验,得出以下结论:
1)电镀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平面的表面质量较高,在本文实验条件下表面粗糙度Ra在0.285~0.82μm之间.
2)孔的直径略大于砂轮直径,孔直径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基本一致.所加工孔的入口和出口没有缺陷.
3)槽的宽度大于砂轮直径,并且在相同主轴转速下,随着进给速度的提高,偏差有增大趋势.槽入口和出口处的崩边没有崩边,在槽的两个棱边也没有崩碎现象,保证了槽几何形状的完整.